历史故事:岩石中的玉碗

Facebook Logo LinkedIn Logo Twitter Logo Email Logo Pinterest Logo

【圆明网】
乾隆五十五年(1790年),荆州发大水,当地有座周王山在洪水中发生了山崩,有块璞石(包裹着玉的石头)随洪水而下。当地的农夫发现此石后,用锄头敲碎石头,意外发现石头之中竟有一个玉碗。玉碗质地温润洁白,没有发现雕刻的纹饰、文字,却有血沁斑点(血沁:玉在地下埋藏久了,与之相邻的红色矿物渗入玉体而形成的斑点)。玉碗周长六寸多。可惜敲碎璞石时,玉碗也跟着损伤了。

当地乡民们不解玉碗为何会出现在石头里面,有人就说:这定是千年前,玉碗堕入泥中,久而久之,泥土由于干燥变成了石头,故此把玉碗裹在里面了。

这个石中玉碗的形成,我也认为最初玉碗很可能是堕入泥中。然而泥土会因为干燥而板结成硬块,但绝不会由于单纯的干燥而变成石头。干燥而形成的硬泥块,遇洪水即成稀泥。在一般的地质条件下岩石可以风化变沙土,泥土要变为岩石则比较困难,一般来说必须经过高温、高压的地质变化才行。例如,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的澄泥砚为泥所制,质坚耐磨,那就是经人为的烧炼、蒸煮而成的。

而且从记载来看,这块石头原是山石,是山体的一部分,是在崩塌后才被人发现的。其形成的年代必定很古老。在我看来:石中玉碗应该是在史前时期堕入泥中,包裹层层泥土,随着地质变化埋入地下,就象化石的形成一样,最终成为岩石。该玉碗应当是史前文明存在的证据之一,故而将此事写出来,献给大家。

(资料来源:《子不语》)

原文:乾隆五十五年,荆州大水,周王山崩,有璞石随流而下。耕人以锄击之,中得玉碗,温润洁白,无雕刻而有血沁,周围六寸许,惜石破而碗已伤。群不解碗何以生石中,或曰:“此必千年前富贵人家玉碗堕入泥中,泥久气燥,变而为石,故将碗裹在石内。”

* * *

Facebook Logo LinkedIn Logo Twitter Logo Email Logo Pinterest Logo

欢迎转载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